熱死了
冷氣開了也不涼

用建築綠化解決熱島效應

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在1960年代開始,出現在世界各大都市的區域性氣候現象,具體來說無論早上到夜晚,都市的氣溫都明顯高於周邊地區,並易產生霧氣,人造衛星以紅外線拍攝地球,城市就如同周遭地區的一個浮島,隨著高溫熱氣被困在都市建物中無法散去,不僅讓民眾感到厭世、高溫自殺率屢屢攀高外,空汙的程度也跟高溫有關。對岸的香港政府更研究發現,2003年爆發嚴重的SARS疫情,疫情擴散也與都市建築物密集,導致空氣不流通有關。要如何減緩熱島效應,讓台灣島不「發燒」,已經刻不容緩。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特聘教授林子平研究團隊的調查發現,在台北車站與西門商圈周邊等台北市最熱的地區,夏季平均溫度與木柵、關渡等台北郊區的差距最多達4度。

熱島效應的成因

綠地減少

不透水鋪面增加

建築物蓄熱材料

汽機車廢氣

空調熱能

建築物屏風效應

高溫會殺人

別以為環境議題與你無關

高溫影響

整體死亡率提高
0 %
體感溫度31.4度後每增加1度死亡率提高
0 %

對於心血管、呼吸道等慢性病患,不只寒流來要小心,天氣太熱也會提高致死率。多數人認為好天氣會有好心情,但研究顯示,天氣太熱時自殺率會上升,精神疾病發作率也會增加。

台大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教授郭育良說,高溫除帶來中暑、熱衰竭等熱傷害,還會影響身心健康,尤其受到都市熱島效應的影響,都會區的脆弱族群如65歲以上老人、14歲以下兒少、慢性病患者或社經地位較低的民眾等,都要及早調適。

熱島導致空汙加劇

這張照片應該要有101大樓

近來備受關注的空汙議題,因為都市熱島效應可能更趨嚴重。中研院研究發現,當氣溫升高時,都會區空汙濃度隨之上升,台北市PM2.5日平均濃度增加4成,台中、高雄則增加約一倍,儘管都未超過環保署的空品標準,仍值得關注。學者也發現,都會區在入夜後,空氣品質因為都市熱島效應而惡化。

中研院研究員林傳堯,分析2014年7月與2015年7、8月期間,台北、台中與高雄三都的空氣品質與氣溫變化,研究發現,當夏季高溫發生時,在太平洋高壓影響下,風速微弱,污染物擴散不良、容易累積,以致於高溫期間都會區內部分空氣汙染物的濃度也容易增加。

建築綠化

是都市熱島效應的解藥

  1. 增加都市中的植被面積,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研究指出,綠屋頂面積增加至70%,城市的二氧化碳將減少80%。
  2. 將閒置的屋頂和陽台轉換成綠屋頂,屋頂綠化施作後,在炎熱的夏季可降低表面溫度10-20度、降低屋頂層室內溫度3-5度,減少空調的使用,改善都市的微氣候。
  3. 增加表面的散射率,立體綠化可以有效移除約50%太陽輻射熱,降低建築物蓄熱量。
  4. 多種植樹木增加綠覆率,樹木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氧氣、固定二氧化碳,還能涵養水源、保護土壤,可維持生態平衡。

都市溫度+1℃

冷氣用電+6%

排放更多溫室氣體

惡性循環

綠屋頂70%+

CO2減少80%

熱島效應完全消失

良性循環

四平方米草地形同一台一噸冷氣的冷卻效果。
綠屋頂施作的地方,屋頂溫度顯著維持在三十度上下,而裸露的屋頂溫度可以高達五六十度,難怪頂樓的房間在夏天根本無法舒適居住。

政府鼓勵法令與獎勵辦法

為響應節能減碳與創造優質的生活環境,以永續生態為基礎,各直轄市或縣市政府近年積極透過地方自治法規來推動屋頂綠化立體綠化,對於老建築的更新或新建建築都有相關屋頂綠化或立體綠化之獎勵,期望達到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的雙贏。

相關解決辦法

屋頂綠化

立體綠化

樹木導引及保護

YOUTUBE